Tag: 明心見性
-
明心見性後的生命狀態與修行內容
明心見性,契入空性後,生命的狀態是怎樣?如何修,令生命繼續成長? 可以參考華嚴四十二位法身大士,由十信解,十行行,十迴向擴大,十地妙行,到等妙二覺,一共要經歷四十二階段,才到達圓滿。 十行品第四無屈撓行談精進,導師開示,如能將其中二十經句,整理分享,功德無量。 信受奉行,整理心得如下: 但為斷一切煩惱故而行精進 – 智斷貪瞋癡慢 但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進 – 超越無明 但為除一切習氣故而行精進 – 有餘到無餘涅槃 但為知一切眾生界故而行精進 – 認識世間,人性 但為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進 – 認識因緣法 但為知一切眾生煩惱故而行精進 – 認識眾生之煩惱 但為知一切眾生心樂故而行精進 – 認識眾生之喜好 但為知一切眾生境界故而行精進 – 認識眾生之內在境界 但為知一切眾生諸根勝劣故而行精進 – 認識眾生之根器與潛能 但為知一切眾生心行故而行精進 – 認識眾生之習性 但為知一切法界故而行精進 – 認識總相 但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而行精進 – 認識本體,法身 但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進 – 認識諸相之平等性 但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進 – 認識過去現在未來分別,皆由自心生起,故平等 但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進 – 追求真理,於一切的生命境界之中覺醒 但為證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進 – 體會並實踐覺悟中的生活 但為知一切佛法一實相故而行精進 – 由二到一,一即無量…
-
觀照,照住,照見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華嚴導師曰,修行有三步:觀照,照住,照見 止住妄想後(不是沒有思想,是沒有ego小我之二創修改),剩下來的現象和境界為觀。 觀當分為二時,含”能”觀之般若智慧,和”所”觀之森羅萬象。 般若智(能),為離相融相之不二本體覺性;而森羅萬象(所)包括了全體之身心有無,即心經中提及到的5蘊18界12因緣4諦2無,41大類人生組成板塊。 見性後,超越板塊,為觀;未見性,或迷於板塊時,為散亂顛倒。 明心見性後,為何要繼續起觀?因為覺悟只是短暫,片面的,未徹底,未窮盡。i.e. 41板塊中,只能在某些板塊中自在,餘下的板塊中還有無明,障礙,對立。所以還要繼續起觀,繼續摸索,成長,前行。 在此路上,意識到當前障礙,並且用生命能量去探索問題,焦點,為觀照;認清障礙,並聚焦生命能於問題和解決困難上時,為照住;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和超越時,為照見。 所以“觀”自(自心),在菩薩(本體起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能)時,照見五蘊(所)皆空(不是沒有,是不二中超越了)。 所以,明心見性,止住妄想,對於初學者來說,是目的。但對於高階行者,才是起點。 真理水平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