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般若
-
離四句, 絕百非
華嚴經十行品饒益行第二,般若部分解讀: 1不離眾生而有顛倒,不離顛倒而有眾生; 2顛倒內無眾生,眾生內無顛倒; 3顛倒非眾生,眾生非顛倒; 4顛倒非內法;顛倒非外法;眾生非內法,眾生非外法。 這是佛教的核心,般若智慧的表述 1「不離眾生而有顛倒,不離顛倒而有眾生」 認知cognition中,眾生在觀察者的認知中生起,為二元對立的一層(觀察者,眾生),故一元真理的立場中,二元的生起和描述為一種顛倒,故只要見到眾生,某層面上看已是一種顛倒。 2「顛倒內無眾生,眾生內無顛倒」 思想概念中,無真實穩定的事物:故顛倒的思想描述內,沒有真實的眾生,而真實的眾生內(真實身心生命總體),沒有虛幻的顛倒 3「顛倒非眾生,眾生非顛倒」 再深入,一元中,亦不能說顛倒就是眾生,眾生就是顛倒;因為一包含二,二還可以是二,不能說到了一後就沒有了二。i.e. 超越二後,連一都要超越 4「顛倒非內法;顛倒非外法;眾生非內法,眾生非外法」 無明主導的顛倒,非內(內在想像和覺知),亦非外(想像和覺知的內容);同樣地,眾生非內亦非外。因為內外為無明大腦的任意劃分,超越對立後,並無名詞的對立,形容詞的對立,動詞的對立,只有總體的存在與宇宙法則之下的無盡生滅。 總結來說,般若智慧中,明心見性的狀態中不會出現以上四種的錯誤見解。故離四句(1, 2, 是1是2, 非1非2)後,會絕百非。反覆觀察中,般若不二智會逐步建立,帶領生命進入真實的世界(法界)。 故這四句為佛法的核心,悟者入道。饒益行主講持戒,端正自己,與道相應。故在生活的各種場景去參這四句,並離這四句,為持根本戒也。
-
不動
身心不郁動 現象界照動 唯有般若中 離融動不動 行者的心,隨著正確的修行,會越來越清明,越來越廣闊,越來越燦爛,越來越平靜 開始調身,身平靜 繼而調心,心平靜 進而找本心,至大平靜 小平靜中相不動 中平靜中意不動 大平靜中為般若,離動靜,融動靜,無靜無不靜 是為不動 生命水平997
-
Diamond Sutra – Meaning of Title – 金刚经 – 经名的意义
Diamond is the most precious material on earth. Besides of its scarcity, diamond is also the hardest material on earth. Therefore it is adopted as the name of this Buddhist text. The full name of this text is: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金刚” means hard/impenetrable; “般若” means wisdom; “波罗密” means conducts leading to liberation; “经” means sutra/text.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