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生命

  • 大乘佛教的“願”

    大乘佛教的“願”

    何謂大乘佛教的“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 四弘願 大乘十波羅蜜中,“方便”,“願”,“力”,“智”為前六基礎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基礎打好以後之後四修行項目。 “方便”為法身(真理)於法界(總體)的綜合應用;“願”為生命的目標與定位;“力”和“智”為定位後生出的法界總體內外力量與智慧。 如世間法一樣,有目標才有進步;出世間心靈法亦然。但是,前者是以自我為中心,後者則是以宇宙真理和法界總體為中心。 行者成就了前六波羅蜜後,體會到法身(能),與法界(所)後,便有條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方便),訂立生命目標(願),並在生命洪流中往目標進發(行願)。 故,越遠大深廣的目標,就會帶領行者走向越遠大深廣的生命狀態和境界。所以佛菩薩的願,如地藏菩薩本願,藥師如來本願,普賢行願,都是遠大深廣,無邊無量的。 華嚴導師建議,修行者可每年寫下自己的願,並每年拿出來檢討,看一年來有否進步,及是否有需要修改改進。 時間性上,不必局限如某個時空,而可寫個應用於整個法界和生命洪流的願。例如這刻我的願為: 1.他日成佛,願內心害怕緊張者,放鬆調和,淡定自若,正信向前 2.他日成佛,願內心自覺不美者,會自本心,無邊燦爛,本自具足 3.他日成佛,願內心沈迷各欲望者,察覺自省,具勇猛力,抽拔超脫 4.他日成佛,願失魂被動生活者,得習專一,會動靜定,主動人生,正念前行 5.他日成佛,願內心迷惘前路者,遇善因緣,會其正趣,奮發向上 6.他日成佛,願遇困難挫折者,得大力勇毅,善人扶持指點,繼續前行 7.他日成佛,願福德資糧不足者,知正方法,積建資糧,助正法行 8.他日成佛,願稍有成就者,遇善知識,續知上路,繼續廣深 9.他日成佛,願得自在者,分享其法,助他眾生,同得自在,成大自在 10.他日成佛,願大自在者,會佛本心,超二越一,無智無得,滙歸本元,無邊綻放 有願有心,有心有力,祝願大家都能發起正願,讓生命開展,成長,芬芳,燦爛,實現幸福的人生。

  • 修行核心 – 能與所

    修行核心 – 能與所

    能為本心,所為現象 修行就是修心。先靜妄心,再找真心,然後置真心(能)於一處(所)。 置心一處,生命成長,開展,無事不辦。 最後人生定位至無邊無量,孕育生化萬物之無始無終不二源頭,重重無盡,無盡成長,無盡超越。 在此方向,若能置心(真心,本心,不二心)一處,便行行可修行,到處可修行。i.e. 工作可修行,家庭可修行,食飯可修行,掃地可修行,以至生活就是修行。 凡夫萬法中流轉聲聞悟能無有所緣覺能所中自在菩薩活用能所二普賢圓滿能所一佛圓滿中能所泯

  • 捨識用根

    捨識用根

    能看之性能為眼根 能聽之性能為耳根 能嘗味能表達之性能為舌根 能聞能呼吸之性能為鼻根 能感受和運用物質身體之性能為身根 能感知和運用思想之性能為意根 六根不是身體之器官(眼耳鼻舌身腦),而是生命之性能。 當六根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時,覺者透過根匯入實相;而凡夫則馬上啟動識性,送到大腦做註冊歸類分析推理更生儲存。 識性是線性的(linear), 而根性則是全方位(360°non-linear). 識性只有過去記憶,未來推理,缺乏對當下之覺知(塵境一來馬上轉入識性輪轉),並束縛於慣常之思路與意識形態;而根性則能專注當下,全方位的感受生命,並能活潑的運用六根去投入生活,活出生活,並邁向未知。 人困惑痛苦之根源為無明,而無明之根本就是以為自己是識性。識性越發達,無明通常越強大,越難感受識性之下之內之根性和生命,以至大部分時間都在顛倒妄想,無明流轉。 故修行人第一個大關卡為識性,要學習捨識用根,穩定生命於六根,而不是識性。 能量水平965

  • Life Body Mind Relationship 生命身心關係

    Life Body Mind Relationship 生命身心關係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Body, and Mind?How does Life enter body, and how does the mind process it?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mory-driven life vs. Wisdom-driven life? Join us for a revealing discussion in coming online community Taochat: Date: Jun9 (Sun)Time: 8-9pm (Hong Kong Time) All are welcomeFree of chargeBilingual English and ChinesePM Derek…

  • 鬆緊

    鬆緊

    鬆,內心境界出現,覺力捕捉,定力專注,慧力轉化 緊,境界回歸一點,境界伏沉,能量儲備,擇日重賽 只鬆不緊,隨波逐流,生命能量散失 只緊不鬆,死守境界,生命無從綻放 鬆緊有度,逐出逐化,持續向上,至化無可化,無邊綻放 能量水平 966 Loose, what is appears, catch it with awareness, embrace it with focus, transform it with wisdom Tight, go back to one point, phenomena sink, energy accumulate, resume work later Knowing only loose but not tight, one flows with life aimlessly, life energy dissipates Knowing only tight but not…

  • Timing 時機

    Timing 時機

    When the ego is transcended, mental notion of time disappears. What left then, is the unseen propensities and intentions come into manifestations, when conditions are right. In such state, timing is always perfect, universally fair, and just. Level of truth 950 我相超越後, 心理的時間概念就會消失. 剩下來的, 是我相習性隨因緣和合的顯現和消散, 與無盡生命之開展和顯現. 在這狀態中, 時機會捕捉的剛剛好, 世界是永恆的公平, 與平等. 真理水平950

  • Life is a garden 生命大花園

    Life is a garden 生命大花園

    Life is like a garden,where flower of all colors blossoms.Allowing all to grow in light or darkness,boundlessly unfold from our true origin. 生命是個大花園 紅藍黃綠萬花全 向陰向陽任你長 無邊綻放自心源 你, 要成為什麼樣的花呢?

  • 行者 practitioner

    行者 practitioner

    修行,是行者的人生。是一種真人的生活狀態。它不是知識,不是時間所能衡量。因為行者的生命是永恆的。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他沒有時間的緊迫性。人生,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 華嚴上師 Cultivation, permeates the entire life of a practitioner. It is the state of life of a real person. It is not knowledge, nor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 measured in time. Life of a practitioner is eternal, without beginning and end. Therefore, there is no rush. Entire life, is merely a blink of…

  • 苦樂人

    苦樂人

    孟婆茶後 莫名奇妙的來 人云亦云的活着 莫名奇妙的去 人生為何? 飽暖淫慾,相濡以沫? 叱吒風雲,財權傾城? 改變社會,世界大同? 現實是,成功者鳳毛麟角 更可況,意義這事,像浮雲 這刻重要的價值和追求,另一時空會變得不再重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人生,就是這般虛幻和無常? 有些人還原基本步,飽暖淫慾(淫者取廣義,指過量欲望),其他唔理。 另些滿足了生存基本後,追求情感滿足和社會地位,更極致者追求人文藝術和生命覺受。 但都是短暫和無常的,頂多百載。不如意時,能否咬緊牙根?失落迷惘時,能否勇敢前行?到盡頭事,能否無憾? 開始反省時,便是覺醒時 覺而進一步探索,便是修行 分四階段 覺而持續摸索生命,為信 摸索驗證後確定,為解 確定後實踐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行 圓融時,為證 全方位的修 身體,情緒,思想,意念,物質物理,精神心理,形上形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 一直深化,一直圓滿 至個人圓滿,人際關系圓滿,事業世界圓滿 基本功 健康飲食,起居作息,調身 養氣調神,呼吸平順,調息 靜觀修止,伏斷妄想,調心 去惡揚善,積集福慧,立根基 再進一步,離能所,參念頭,直照心源,破重重心執,達無何有鄉 止觀中,在對立世間得大自在 離四句,絕百非,達無作意本來境 無計算圓滿 無作意利生 同眾生圓滿 如信受奉行,不枉此生了